日語中的擬声詞和擬態詞
無論那種語言,在詞彙中都有擬声詞或擬態詞。語言不同,擬声詞和擬態詞的数量,種類也不一様。日語中也有許多擬声詞或擬態詞。日本人在講話和写文章時,経常使用這些詞彙,使語言更加生動、貼切。擬声詞和擬態詞対外国人学習日言特別掌握的,日語的擬声詞、擬態詞有那些規律和特点,它們与日語本身有那些内在的聯係呢?簡要地介紹和説明:
一、定義
一般地説,擬声詞的定義可以帰納為:模倣外界的声音創造出的詞彙。
例如:△彼は ぺらぺら しゃべる。(他喋喋不休地説着)
△蛙が ころころ ラムネを飲む。(青蛙咕嚕咕嚕地叫,好像喝檸檬水)
其中ぺらぺら併不是簡単的模倣人的声音,也不是那個人説話的声音。而是一種独立的,脱離了那個人原来的声音而形成的,可以描絵具有該種語言的声響特徴的,共同性質的擬声詞彙。ころころ也是対蛙声的一種模倣,而不是真正的蛙声。日語称之為「擬声語「。将不能発声的動作,形態、通過声音形象地表達出来的語言叫做「擬態語」。擬態語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1、描絵無生命的物質。一般称之為「正統擬態語」
例如: △沙がさらさらにこぼれた。(沙子刷刷地落下来)
2、表示有生命的物体。 称之為「擬容語」
例如: △蝶々がひらひら飛んでいる。(蝴蝶翩翩飛舞)
3、表示人類心理活動的擬態詞。也称為「擬情詞」
例如: △一人でくよくよ悩んでいた。(一個人悶悶地發愁)
二、擬声語、擬態語在日語中的作用
日語中的擬声語和擬態語与其他語言相比較,従分類和表達的内容来看,都有許多不同之処。日語中擬声語、擬情語比其他語言都特別多。而農村的語言比城市語言更多用擬声語及擬態語。而又文章中,出現的又比口語多。結構上,日語的特徴具有擬声語、擬態語有必然的依頼性。其主要原因是日語的動詞的意思比較含糊,而且日語音節比較簡単,擬声語、擬態語就可以起到重要的弥補作用。例如(笑う)這個動詞,究竟様笑,意思十分含糊。但如果在前面加上修詞,就可以表達得十分清楚。如:にこっと笑う(微笑)、にたっと笑う(呆笑、奸笑)、にゃじゃ笑う(想起可笑事)、げらげら笑う(哈哈大笑)、はっと笑う(突然笑了)、ほっと笑う(軽松笑)。
語言本身就与民族性、歴史、地方風俗、有着極為密切的関係。同様的事物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表達。人類在思惟還不十分発達時,憑着簡単的思惟,直覚地描絵事物。随着人類思惟的発達,為了豊富語言表現又可以創造一些与人和物体的声音,動作的形態相近的詞彙。現在,日本的電視、漫画中,不断新創造的擬声語激増,就是一種有力証明。一方面是因為模倣而産生,另一方面是為了使用而創造。我認為日語是属於後一種情況。
三、数量和種類
日語擬声語和擬態語的分類比較複雑,数量也很多。金田一春彦教授在他的文章中做了比較詳尽的分類。當中有些値得注意的得点:首先分為「漢語詞」及「和語詞」両大類,然後再従字数、語尾接続詞等角度做更細致的分類。整理如下:
A 漢語類似声詞、擬態語
1、“...乎”形:確乎、断固。
2、“...爾”形:莞爾(として)、卒爾たる。
3、“...若”形:自若たり、瞠若たらしめる。
4、“...如”形:突如、躍如。
5、“...然”形:敢然、欣然。
6、相同語根的重複:奄奄、峨峨。
7、相同子音的重複:詰屈、参差。
8、相同韻尾的重複:索漠、蝉娟。
9、三個漢字:鞠躬如、欣欣然、洋洋乎。
10、四個漢字:侃侃諤諤、正正堂堂。
11、一個漢字+として:寂として、恬として。
B和語類似声詞、擬態語
1、一拍的詞:ふ(と)、つ(と)。
2、一拍的語根+い、ん、つ:つい(と)、わん、じっ(と)。
3、二拍的語根:ぴた(と)、
4、一拍的語根+い、ん、つ、う中的両個:ごうん、ぽうっと。
5、二拍的語根+っ:ぱたっ(と)、ぽきっ(と)。
6、二拍的語根+ん:どきん(と)、ぺたん(と)。
7、二拍的語根+り:ぐるり(と)、つるり(と)。
8、在二拍的語根中間加促音或撥音:やんや(と)、すっく(と)。
9、二拍的語根重畳、第二音ら行較多:たらたら、ごしごし。
10、発音相近的仮名的重畳:べちゃくちゃ、つべこべ。
11、完全不同的二拍的重畳:すたこら、ばちくり。
12、二拍詞+「りん」「りっ」:くるりっ(と)、ころりん。
13、五拍:ころりんこ(と)、けろりかん(と)。
14、重複:こぐでんぐでん、のたりのたり、しどろもどろ、てんやわんや。
15、与各類都不一様的六拍詞:こけこっこう、ゆっくりかん。
四、発音与詞意的関係
擬声語和擬態語在発音和詞意上有某種程度上的関係、雖然不能説是必然的,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擬声語中表現得更特出,例如:日語中,鶏叫是:こけこっこ、英文是:cocka-doodle,徳語是:kikeriki,法語是:coquelico。
在擬態語中,不同的発音在意思表達上也有許多細微的差異。例如:「i]音的,多用来表示明朗的、小的、快的、和近的東西,而
「a、 ou」就正与相反。表示混濁的、大的、慢的和遠的東西。「g、z、b、」等濁音多用来表現重的、大的和汚濁的東西。清音則多用来表現尖鋭的、軽巧的、優美的東西。例如:「ころころ」与「ごろごろ」「きらきら」与「ぎらぎら」之間就是這種関係。「ん」多用文章語,使人感到優雅。「p」就有些落俗。与直音相比較,拗音就多用於俗語,如:ジャラジャラ、ざろざろ等便是。
在子音中,「k、t、」多用来表現堅固,「s」有摩擦感,「r」有粘滑感,「n、p」有軽松感,「m」有柔軟感,不同的音声在日本人心中産生極其微妙的反応。這与日本的自然風光有極大関係。日本面積不大,但風景秀麗,長期以来人們養成観賞風光的習慣和体会自然美的修養。所以日本人対季節和音響的変化特別敏感,形成一種繊細的思惟,従花道、茶道都可以了解到日本人思惟的特異性。従這裏也産生了日本人和其他民族在思惟差異上的ニュアンス也就是搞日語的人常説的“発想のちがい”。
除了上面所談到的一些問題之外,日語的擬声語和擬態語所達的事物上有許多各自的特徴,在表達人的態度方面有許多細致、形象的擬態語。例如:きょろきょろ、そわそわ、ぼんやり。
而表示気味方面的擬態語就比較少。在擬声語内,対鳥類和昆虫的描写比較多。最多的是関於触覚的描写。如:ざらざら、つるつる、ねばねば、へどへど。因此,有人説日本民族是個触覚的民族。
我們可以看到,擬声語、擬態語与日本人的民族性有着密着的関係。多些研究、正確運用擬声語、擬態語,不謹可以提高日語水平,還可以対日本人心理上、思惟上的微妙之処有更多的了解。学習語言最難的就是語感。而擬声語、擬態語正是表達和体会這種語感的有効的工具之一。由此可見学習和研究日語擬声語、擬態語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