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而不问】成语解释
时间:2个月前 阅读:57
| 置而不问 | |||
| 拼音 | zhì ér bù wèn | 简拼 | zebw |
| 近义词 | 置之不理 | 反义词 | |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 成语结构 | 偏正式 |
| 成语解释 | 置:设置。对设置任命的官员放在一旁不再过问。指对事情不加过问 | ||
| 成语出处 | 宋·苏轼《汉文帝之行事有可疑者三》:“上林令吏之不材,而虎圈啬夫,才之过人者也,才者遗而不录,不才者置而不问,则事之不废坏者有几?” | ||
| 成语用法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
| 产生年代 | 古代 | ||
| 常用程度 | 一般 | ||
| 置而不问 | |||
| 拼音 | zhì ér bù wèn | 简拼 | zebw |
| 近义词 | 置之不理 | 反义词 | |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 成语结构 | 偏正式 |
| 成语解释 | 置:设置。对设置任命的官员放在一旁不再过问。指对事情不加过问 | ||
| 成语出处 | 宋·苏轼《汉文帝之行事有可疑者三》:“上林令吏之不材,而虎圈啬夫,才之过人者也,才者遗而不录,不才者置而不问,则事之不废坏者有几?” | ||
| 成语用法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
| 产生年代 | 古代 | ||
| 常用程度 | 一般 | ||
网友评论